MENU

最新新闻

NEWS: 2014-11-15   BCC洞察力广告
the feature of bus branding 客车品牌传播的特殊性

同樣是四個輪子,客車品牌獲得的關注度相較小車品牌就低太多了。對於普通消費者,他們談起小車品牌可謂如數家珍,但說到有哪些客車品牌時,就難免無語了。要是遇見知道“三龍一通”(國內客車四大品牌:宇通、蘇州金龍、大金龍和小金龍)含義的普通消費者,那簡直就可以視作知音了。


缺乏大眾關注的客車品牌,傳播有它特殊性。因為它不是針對大眾消費者傳播的品牌,他們的消費群很特殊,消費的目的和消費行為也不同,傳播手法也很不同。如果廣告公司以為做客車品牌,還是TVC加平面,頂多勾兌些時下熱門的數字媒體的做法,就會碰釘子,有無處發力的感覺。


客車的消費群不是大眾消費者。

客車行業人士常常把“客車是生產資料”掛在嘴邊,意在提醒廣告公司他們所處行業的特殊性。客車買回來是要用來賺錢的,而不是供大眾消費的,所以其消費人群就不是我們常說的某某年齡段、某某職業、多少收入和有什麼愛好的這類人群,而是客運公司、旅遊公司、巴士公司,甚至城市交管部門和教育部門。當然,客車的消費群也有個體運營者,但這部分人不是消費主力。以乘客而言,他們也不會因為某條線路跑的客車不是其中意的客車品牌,就不坐這趟車。雖說客運公司的老闆、機務在生活中也是普通人,但客車的廣告,很難套用小車的做法,把個人的情感,諸如:自信、低調、激動、進取等,投射到車上面去。生活中的客戶和工作中的客戶是不同的,他們對於客車的情感,更多是理性的(並不是說理性就不能操作情感):要安全、節能、耐用、創造價值。除非是偏個體購買的車,如我們操作的“大海獅”,針對的是事業有成想進一步拓展事業版圖的中小企業,所以才採用“ 大視野,大事業”的說法,差異化地呈現同質化的“大”。


客車消費也不是一次性消費行為。

對於客戶而言,客車採購成本也許只佔整個客車生命週期的15%,剩下的是燃油、維保和運營等使用成本。在客車面臨油價上漲、高鐵競爭和安全監管等眾多因素影響的狀況下,客車運營企業面臨巨大經營壓力,這種壓力自然會轉嫁給客車生產企業。所以,客車品牌給客戶的價值,也必然要下延到客戶的生產運營當中去,去贏得客戶的信賴和支持。所以大金龍才會推“智驅”節油系統,蘇州金龍才會推廣G-Bos智慧客車運營管理系統,宇通才會提LCC全生命週期成本管理。廣告公司相應地,就必須去了解客車運營現狀,了解客運企業的關切點,了解這些系統的運作機制和利益點,去包裝推廣這些系統。所以廣告公司自身的人員,必須先成為客車專家,才有可能做好以上這些很技術的事情。


客車購買流程也不同於普通商品。

從有更新客車的需求開始,至少還有經過銷售員上門拜訪、參加招標、購買、提車和售後等多個環節。而且客車也不像小車,有4S店,更多的時候是客戶通過巡展看車和通過銷售員推銷的方式去了解車,買車也要到客車廠家所在地去繳款提車。所以,客車品牌的推廣,和消費者接觸的關鍵點很多,在這些關鍵時刻如何強化品牌和客戶的忠誠關係,就是廣告公司可以操作的課題,比如銷售武裝的優化、直郵的運用、巡展的操作和客戶的聯誼。


中國客車要提升的關鍵點還是在車的質量上。

在這點,客車和中國自有品牌小車沒什麼差別,要有提升中國製造聲譽的勇氣和擔當。中國客車在歐洲,有“新車只能相當於歐洲三手車”的說法,雖然這個說法引起客車界軒然大波,但這無疑是個警醒。只有把車的本質--車自身的質量做好,附加的安全節能系統、智慧運營管理系統和LCC才有意義。就像納智傑SUV,哪怕有再多的智能裝置,真正懂車的人,看一看,摸一摸,也不會有多強烈的購買信心的。


所以,如果有哪個客車品牌的質量有了踏實的、顯著的提升,再加上廣告公司在品牌推廣上的助力,那這家客車品牌一定會顛覆行業生態的。


不要嘲笑客車品牌還在圍繞質量說話,中國自有品牌小車,有幾個能在設計、動力、工藝上拿得出手的?